捷克相關城市.景點介紹:
*黃金小徑

是布拉格古堡中最著名的觀光景點,小巧的房舍宛如置身童話故事內,是最有詩情畫意的街道,原是工匠的居住地後因聚集許多為國王煉金的術士,此條街道也因而稱之黃金小徑,20世紀中期重新規劃下將房舍改為店家,在店家內可看到各式不同的紀念藝品,黃金小徑是布拉格古堡中最著名的觀光景點之一,遊客的擁擠程度不輸給查理古橋,在黃金小徑內的22號房舍卡夫卡曾經居住在這裡。
*舊市政廳

舊市政廳最令觀光客喜愛的是大型天文鐘,特別的地方在於除了顯示時間外,更模擬出地球、太陽、月亮之間的軌道,最上層的鐘大圓圈顯示出一天24小時的時間,藍色代表白天、紅色代表夜晚,小圓圈則表示該時間太陽落在那個星座上,天文鐘的下層則為特殊的月曆鐘最外面則以波西米亞人工作一年四季生活的圖樣表示12個月份,第2層表示12個星座,最裡面的圖樣則是布拉格舊城紋徽。
天文鐘最吸引觀光客的是包括耶穌12門徒…等的活動木偶,每到整點時上方窗戶一開啟,死神開始鳴鐘,聖保羅帶領耶穌門徒移動現身,最後以雞鳴及鐘聲結束,另外還有表慾望、貪婪、虛榮的木偶。整點時分一到總是聚集許多觀光客想一睹天文鐘木偶的表演。
天文鐘旁是鐘樓及市政廳的入口,鐘樓高度約69.5公尺,是觀賞布拉格最好的位置。
這巧奪天工的時鐘經多次的整修,在1490年曾由漢努思鐘錶大師重改,據說當時的市議員怕他再做出一樣的東西而刺瞎他的雙眼。
*布爾諾

是捷克第2大都市也是最重要的工業城,在摩拉維亞首府的期間,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跡可見證風華歷史,罕見壯觀的鐘乳石洞為布爾諾增添許多的色彩。捷克境內包含了波西米亞與摩拉維亞不同的民族,其中摩拉維亞自古以來首都就是布爾諾,由於以布拉格為首的波西米亞大放異彩,使得一般人對於摩拉維亞幾乎沒有印象,但提起捷克舉世聞名的作家-米蘭.昆德拉,沒有人不認識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玩笑】…等作品,但很少人知道他是出身於布爾諾,是個道地摩拉維亞人,第一部的得獎作品【玩笑】所描述的民族音樂演奏及慶典遊行,這些其實是來自傳統的摩拉維亞。
*卡羅維瓦里

是捷克最著名是歷史最悠久的溫泉鄉,至現在己有600多年的歷史,14世紀期中期時查理四世皇帝曾在此打獵,意外發現豐富的溫泉資源,所以用他的名字為此地命名。1522年公開了一份醫學報告,越來越多人對這的溫泉進行研究,也陸陸續續興建溫泉飯店,也因此吸引了不少的貴族及富商前來進行療養,其中最有名的包括:貝多芬、蕭邦、馬克斯…等,當時最流行的休養方式是飲用溫泉水並在優美的溫泉迴廊散步,在卡羅
維瓦里到處都可看見溫泉估計將近100個左右,其中12個溫泉具有特別的療效,包含了40多種以上有各種療效礦物質,每個溫泉的溫度都不盡相同,最壯觀的是噴泉可以噴出高達14公尺的溫泉,溫度高達攝氏72度的斯普魯特溫泉,各個溫度的出水口及噴泉口都建造許多美觀溫泉迴廊,現在成為觀光客參觀的最佳地點。
中世紀以來歐洲有錢有閒的人士就十分熱衷於礦泉治療,捷克當然也不例外,其中最著名的溫泉勝地就非卡羅維瓦里莫屬了,這兒是1358年,當時的羅馬皇帝在打獵時發現的,17世紀就有上萬人次到此接受溫泉治療,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溫泉療養中心,而熟悉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作品的人,應該也會對此地的街景頗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吧!。
*人骨教堂
人骨敎堂 裝飾來自人骨

位於城市東北郊附近有一座怪異的(人骨教堂Sedlec Ossuary)。這座被稱為人骨教堂的房子,中世紀時埋葬了來自波西米亞、波蘭、巴伐利亞甚至比利時等地,死於黑死病的數千罹難者,後來戰爭連連,墓地數量陸續增加,一直到胡斯戰爭後部份墓地才廢止。從西元一五一一年到西元一六六一年間教堂的神父將這些骨骸收藏在教堂的地窖中。西元一八七零年間,一位受雇於施瓦森伯格Schwa rzenberg家族的木刻師傅靈特F.Rint以此地挖掘出來的四萬具枯骨經徹消毒之後,開始
將人骨排列成各種圖案,舉凡枝狀的吊燈、十字架、門楣、包括家徽與靈特自己的簽名等,教堂一切的裝飾皆來自人骨,再經由S.Aich設計師以巴洛克式建築重新整修,呈現目前的樣貌。
*聖塔芭芭拉教堂
世界遺產小字典:
自然遺產認定的標準:
(Ⅰ)代表生命進化的紀錄、重要且持續的地質發展過程、具有意義的地形學或地文學特色等的地球歷史主要發展階段的顯著例子。
(Ⅱ)在陸上、淡水、沿海及海洋生態系統及動植物群的演化與發展上,代表持續進行中的生態學及生物學過程的顯著例子。
(Ⅲ)包含出色的自然美景與美學重要性的自然現象或地區。
捷克世界遺產文章介紹:
*探觸捷克文化神髓【Ⅱ】-特爾奇.庫倫洛夫:古城建築藝術典範

特爾奇(Historic Centre of TELC):歐洲的阿爾卑斯山以北共有十國,遍佈文藝復興時期文物史蹟,此一時期建築與藝術主要特徵特—【山形牆】,就屬特爾奇保留的最完整,近五百年來,這個只有七千人的小鎮竟不受一絲破壞,不禁讓人嘆為觀止,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以文化遺產第一項與第四項標準(CⅠ、CⅣ) 讓特爾奇入選世界遺產,並譽為【人類的經典之作】,它是建築的和藝術的瑰寶,捷克政府對此也頗感自豪。
特爾奇位於摩拉維亞東南部,靠近波希米亞邊界,距離奧地利邊境二十五公里。它位於摩拉維亞群山起伏風景的中部(捷克首都布拉格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國王大道中心點),是摩拉維亞高地南部交通、文化、政治、貿易中心,在十三世紀時就是一條主要商旅路線,在城堡和廣場之間封建貴族築有一道約一公尺厚的堅固城牆,並在四周以人工挖掘三個深度超過三公尺深的池塘,一方面捍衛城堡安全,並兼顧漁獲之利。此一皇家城堡坐落於小山丘上,最初是木造哥德式房屋,十四世紀末在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南波西米亞貴族奧得瑞克命令摩拉維亞首長維特克家族將城堡和內部的城鎮重新規劃,為防止火災再度發生,石頭成為重建的材料,整座城池除了被城牆環繞,並以護城河為網,加固第二層,用五十年時間,以【捷克哥德式】風格重建起來,這是城市建築的全盛期,即使後來其他重要的家族相繼統治著特爾奇,但是城堡的風格保留下來。
*探觸捷克文化神髓【Ⅲ】-巍峨城堡VS.史麥塔納
*捷克世界遺產【Ⅳ】-布拉格之春探秘
*捷克世界遺產【Ⅴ】-銀礦小鎮:庫特納霍拉

在最具權威性的美國富比士Forbes雜誌在西元二零零五年三月十日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中,臺灣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以三十二億美元資產晉升全世界富豪排名第一百七十名成為臺灣首富;在友人介紹下,郭台銘在捷克古城庫特納霍拉Kutna Hora這個小鎮西南方六公里處用妻子林淑如的英文名字-Serena買了一座一百五十年歷史佔地十公頃的古堡,連同周遭的土地在內共一百公頃,將成為鴻海(歐洲招待所),用來招待客戶及員工;只是才剛登上臺灣首富兩天,真正的主人卻走了,隨著古堡主人的逝去,如今古堡的修建可能都變調、走樣!
西元14世紀皇城庫特納霍拉城位於波希米亞Bohemia中部,是十世紀西斯拉夫移民的地區中心,因其地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歷史古城中心主要的建築都集中在烏赫利斯Vrchlice山谷邊緣,距布拉格七十六公里,是一座人口僅有兩萬兩千人的小城。
西元十三世紀初,因在庫特納山發現銀礦而建鎮,整個城鎮隨銀礦開採業成長而發展,多棟象徵著城市繁榮與興盛的建築極品使其在西元十四世紀成為一座皇城。